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 0
首页 潮州新闻 潮州新闻 查看内容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用心用情扶贫济困 永葆初心不负韶华
admin 2020-12-13 10:36 |原作者: 大华网 |来自: 潮州日报
443 0
摘要:  饶平县浮滨镇黄正村统一规划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村民都搬进了新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自2016年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全市扶贫战线的工作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紧紧围绕解决全市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

 饶平县浮滨镇黄正村统一规划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村民都搬进了新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自2016年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全市扶贫战线的工作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紧紧围绕解决全市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村“一相当”目标,谋划帮扶路径,破解脱贫难题,用心用情扶贫济困,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出华丽感人的篇章!

  在扶贫干部日夜奋战的背后,孝敬双亲、抚育孩子、操持家务的重担,都压在了扶贫干部家属的肩上。正是家属们一如既往的理解、支持和关爱,才撑起了扶贫工作者稳固的“大后方”。日夜加班,披星戴月,是扶贫工作者的常态,但他们有信心、有勇气、有毅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脱贫攻坚“决胜战”,向党中央、省委、市委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时代答卷。

  近日,本报邀请多位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讲述他们与村民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动人故事,也分享他们在农村工作中收获的可贵经验。同时采访村民,谈谈他们对扶贫工作的看法、收获的“幸福指数”。

  

  饶平县浮滨镇黄正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蔡旭:

  强化人才支撑 助力乡村振兴

  饶平县浮滨镇黄正村是省定贫困村,位于饶平县中部山区,是一个纯农革命老区村,现有人口313人,共82户,常住人口145人。该村于2019年1月24日正式搬入黄正碧桂园幸福新村。近年来,由市委办等6个单位组成帮扶组对该村进行定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贫困村实现脱贫出列。

  近年来,在帮扶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黄正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如今黄正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美丽了,产业发展了,“两不愁三保障”有了,乡风也更文明了。然而对标“乡村振兴”的五大方面内容,“人才振兴”仍然是让我最操心的的问题。如何让村民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具备高效管理村务和“三资”的能力,对基础薄弱村来讲,是一项不亚于让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挑战。

  我认为,应该结合“乡村服务官”培育计划,强化人才支撑, 助力乡村振兴,以人才来支持高质量发展。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强化主心骨,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通过增加高水平、系统的培训,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文化和综合素养,并积极培养基层党组织后备人才,做好传帮带,为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注入“源头活水”,团结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以商业化、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培养好产业带头人。结合“青年领头雁”等培训工程,在推进种养培训的同时,着重加强营销培训、提升营销理念,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产业带头人,为村民拓宽产品销路、找到致富新路。以提升治理水平为重点,培养乡风文明带头人。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可以发挥返乡老教师、老党员的“余热”,通过在制度上赋予他们责任和权力,以此发挥其管理和示范作用。此外,可以利用公益基金等项目,对乡风文明带头人进行奖励,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让做好事、办公益成为村民引以自豪的事。

  ●村民感言

  黄正村村民杨妙青:自精准扶贫以来,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真是说一天也说不完的 。以前,我们村连出去的路都没有,居住环境更是恶劣,我家算是比较早种茶的,但是路不通,茶就卖不出,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

  2016年,村里来了扶贫干部,在他们及社会各界的帮扶下,乡亲们搬进了新房;村里修了路,还安装了路灯;建了茶叶加工厂,龙头企业“驻村”,村里新研发的红茶被销售出去,村民的腰包鼓了,心里也是乐开了花!村里还将斜坡改造成景观平台,建了凉亭,养了鲤鱼,闲暇时村民会拿些饼干去喂这些鱼,这要是在扶贫之前,那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以前,我们都羡慕城镇人的生活,很多人搬出去了,现在,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相继回到家乡。一提到黄正村,很多外村的人都会夸赞我们,我的女儿还有外孙每逢节假日都会回到村里玩。真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我在2018年7月成为正式党员,今年被推选为村党支部的支委,我非常愿意为村里做点事情,因为这是我扎根的家。我相信,黄正村肯定会越来越好。

  

  潮安区凤凰镇叫水坑村驻村第一书记蔡庆辉:

  从“被动扶”到“主动兴”

  潮安区凤凰镇叫水坑村位处凤凰山南麓,以丛林秘境、单丛茶乡、红色故土著称。2016年被列为“省定贫困村”,也是全市四个自行帮扶村之一。该村总人口40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45人。2020年村集体收入26万多元,是2016年1.47万元的17倍,实现贫困村退出目标。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22元,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0348元,分别是2016年的2.3倍和3.8倍。

  在叫水坑村帮扶的近两年时间里,我与这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叫水坑村就像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和我就像家人一样亲切。

  作为第一书记,事事要率先垂范,亲力亲为,你怎么样,村里便怎么样。驻村以来,我始终坚定个人信仰,经得起考验,受得了委屈,晓得了村情,写得了材料,扛得住压力,担得了使命,对得起党徽,无愧于村民。驻村工作是我参加工作生动的一堂实践课,为我积累了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

  过去一年多时间,我们驻村工作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巩固脱贫成效上,把目光聚焦到产业帮扶和村集体经济增收上。在村两委干部的通力配合和村民的理解下,乡村游活了,产业项目迈上了新台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更好了。最让我高兴的是,2019年叫水坑村被评为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叫水坑村自此有了一张“金名片”!

  叫水坑村振兴之路如何走?从“被动扶”到“主动兴”如何转变?我认为,发展全域旅游,推动“农业+”向“乡村+”发展模式转变,是当前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叫水坑村“绿+红”产业发展雏形初现,在乡村振兴的思想和原则指引下,要统筹制定阶段性的产业发展规划,打造“茶产业+乡村旅游+红色文化”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以产业、产品、资源、文化整合运作为特征的复合性动力型产业模式。统筹推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以打造全域旅游示范村为引领,着力推动乡村休闲与森林度假结合的产品开发,实现生态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着力推动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活化”和利用,发展富有红色苏区特色的乡村文创产业。

  ●村民感言

  叫水坑村村民林宏祥:今年我78岁了。因家中没有劳力,多年来生活拮据。5年前,我们村里来了一群“陌生人”,没想到正是这群“陌生人”,让我过上“电视有信号、住房有保障、看病能报销、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这是因为在国家扶贫政策及工作队的帮助下,我的家庭被纳为五保户,生活得到了改善。

  “衣服够穿吗?家里有没有需要帮忙?”蔡队长是个热心人,他经常来看望我,有关部门也经常上门慰问,除了关心我的生活起居,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扶贫干部都在做实事做好事,当我反映屋顶破漏时,他们第一时间帮忙修补翻新;我的头发长了,他们送我到镇区理发;电灯坏了,帮我换电灯;逢年过节还送上食物、衣服等……

  现在村里变美了,路好走了,村民的汽车都能直接开到家门口了。来村里玩的人多了,村里热闹起来了。村庄一天天的变化,对我来说就是四个“好”字,吃好穿好玩好有病医好,生活从没这么好过。感谢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也感恩工作队和村委干部对我们的照顾,相信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中山市小榄镇人民政府驻潮安区归湖镇狮峰村第一书记麦景深:

  用情用心走好扶贫路

  狮峰村总面积3.6平方公里,该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长期以来未能实现脱贫致富,直到五年前,在对口帮扶单位中山市小榄镇人民政府的精准扶贫下,狮峰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日子也一天天变好。

  当时单位通知要组织人员参与扶贫工作,我是第一个报名的。家人都非常支持我,他们让我安心到潮州工作,不要有后顾之忧。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是“农民”的儿子,我深知贫困户的难处,因此,从进村第一天开始,我就下定决心,要扑下身子、沉下性子,心系群众,带着情怀去做好每一项工作,帮助狮峰村乡亲实现脱贫致富。驻村期间,我经常和乡亲们待在一起,加强沟通,了解他们生活生产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我早已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他们的每一件事都是大事,我都会尽力帮助他们。眼看着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我由衷感到高兴。

  扶贫工作好比喝工夫茶一般,入口有点苦涩,但细细品味却有回甘。为了适应新环境,我保持“归零”心态,虚心学习新的知识和工作方法,摆脱固有的经验和思维模式,应用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我们因地制宜,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以奖代补等措施,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渐渐走出一条特色的帮扶道路。

  我参加扶贫工作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虽辛苦忙碌,但也乐在其中。对我而言,能参与到脱贫攻坚的战斗中,尽一份绵薄之力,是一种幸福。接下来,驻村工作队将以归湖镇创建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为契机,推进狮峰村特色农家乐等产业项目建设,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村民感言

  狮峰村村民李亮喜:自工作队驻村以来,他们经常走访入户,询问我们的生活情况,有什么困难都会尽力帮我们解决。得知我们一家居住的房子破旧,他们便支持我异地重建房子;了解到我承包的鱼塘收入微薄,他们便给我和妻子介绍工作,增加收入来源;我工作繁忙,时常不在家,他们便到我家看望我年迈的双亲,陪老人谈心话家常……他们真的很暖心。多亏了他们的帮助,让我家从困境中走出来,我非常感激!

  在党扶贫好政策的帮扶下,我的两个儿子都读上了书,大儿子已经快大学毕业了。未来,我会积极拓宽致富门路,在做好养殖工作的同时,继续学习养殖技术,扩大鱼塘承包规模,相信我们家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高。

  

  省人社厅驻饶平县新圩镇长彬村第一书记汤汉忠: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饶平县新圩镇长彬村曾是我市贫困人口最多的村,全村有5300多人、贫困户88户共304人。自2016年省人社厅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总共投入2305万元,大力发展“青梅、溪黄草、狮头鹅、无穷蛋鸡”四大产业,建立起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实现“村里有物业、人人有收入、户户有就业”,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村实现脱贫出列。去年7月,长彬村党总支升格为村党委,成为我市第一个设立村级党委的村庄。

  我目前到长彬村工作的时间是3个月,我的家人都对我的工作十分支持。虽然我到长彬村时间不长,但是我能深刻感受到长彬村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脱贫攻坚成绩,与历任驻村第一书记把党组织建设摆在第一位、大力发扬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这段时间我在工作实践中的感受是:

  第一,党建工作一定要“实”。实事求是是我党的胜利法宝。所以,在乡间地头,党建工作不能搞“两张皮”,不能为了党建而党建,不能要求广大村民靠自己就能看懂高深的理论,而是要用村民能听懂的话,把理论说给村民听,并且还要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二,党建工作一定要用心。对村民用不用心,村民们是能够感受到的。一定要把心给到村民,把自己的心跟村民的心连在一起,急村民之所急,解村民之所需。例如前阵子村里有一笔奖补需要靠我们党委去争取,那么无论我们加班加点到多晚,我们都要努力去为村民争取。

  第三,党建工作一定要讲究方式。在厅机关工作,大家围坐在会议桌前,一起拿着文件探讨问题是很正常的。但是在村里工作,不能要求村民们也遵循这样的一种工作方式。所以,一定要走入村民家中,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围坐在一起攀谈,跟村民聚合在一起探讨,将之前的工作方式与现在的工作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其实,我的这番感受,一定也是历任驻村第一书记们的感受。接下来,我将继续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不断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带领村民们奔向更加幸福的生活。

  ●村民感言

  长彬村村民陈义鑫:现任驻村第一书记到任后就来家里看望我,这些年来,如果没有省人社厅驻村工作队、村干部等的付出,我的生活还是会像之前一样(陈义鑫曾患有脑梗,不能从事体力活,家庭经济拮据),而不是像今天这样,拿到银行的创业贷款,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牛肉丸店,每个月有稳定收入,小孩可以申请到教育补助金……

  现在村容村貌越变越美丽,外来游客也越来越多。希望我自己手锤的牛肉丸能帮村里留住更多外来游客,让他们能够常来长彬村游玩。

  

  文/本报记者 吴冰 丁玫 吴育杭 詹嘉鹏  

  图/本报记者 庄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评论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11-17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