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 陈 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彩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郑烨娃: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岭南民间 工艺研究院副研究员、麦秆画工艺美术师 叶青青:国家二级茶艺技师 佘旭垒:中级工艺美术师
潮州特色传统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如花似锦,驰名中外,但很多传统工艺如今遭遇瓶颈,处于濒危状况,甚至已经没落了。不过,有些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却紧跟时代步伐,善于寻找新思路,摸清年轻人喜好、市场需求,开发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既赢得了消费者的欢迎,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给传统工艺中注入新血液,让传统工艺“老树发新芽”。我们邀请部分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来谈谈他们的心声。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欢欢 郑媛
让复杂的技术简约化 开发多元化文创产品 很多潮州传统工艺如今遭遇瓶颈,您通过怎么样的方式提高传统工艺的普及度,把传统工艺带给更多的年轻人?
陈坚:瓷板画既是瓷又是画,它是陶瓷艺术摆脱纯工艺装饰,融入文人绘画而形成的陶瓷门类。瓷画艺人把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器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瓷板画与纸绢画相比,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都很稳定,不怕潮湿,不怕霉变,其色彩将保持数十年的鲜艳。传统瓷板画的创作,在前辈的艺术生涯中已经被发挥到了极致,但那是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艺术,而对于80后、90后的新生代们来说,瓷板画需要变一变,才能更好地被接受,更好地传承下去。所以,近些年来,我通过在技法上创新,不断使作品时代化,同时,我还经常到市场调研,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状况,梳理市场需求、了解市场所需,让瓷板画作品增加吸引力,从而促使更多的年轻人有兴趣尝试并学习瓷板画,在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增加经济收入。除此之外,我还在牌坊街开设三间美术馆分馆,为瓷板画传承人创造了展示平台,让更多本地年轻人、外地游客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潮州文化、潮州美术工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直以来,我每年都带领瓷板画爱好者参加全国陶瓷展览,让大家去思考、体验中国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考虑如何以当代审美和形式表现在陶瓷艺术上,给这一传统艺术注入新的生命活力,把传统工艺带给更多的年轻人。 郑烨娃:首先,我们需要在产品上进行创新,让产品与日常用品结合,让高大上的工艺品变得实用,这样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其次,让复杂的技术简约化,用简单易懂、易操作的教学方式设计体验课程。我们经常在客栈、乡镇文化站等地开设课程,在讲解麦秆画相关知识后,让市民、小朋友、游客等制作一件麦秆画作品,他们可以亲身体验一根根小小的麦秆画在手中蜕变成一只多彩蝴蝶的有趣过程。通过体验课程,让群众切身体会工艺的魅力与守艺的不易。体验课后,很多人对麦秆画都很有兴趣,还有部分人回家后再次制作麦秆画,跟我交流探讨制作技艺。这些学习者就是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小传承人”,他们再将工艺分享给别人,成为一个个工艺“传播者”。 佘旭垒:我主要以开发多元化文创产品来吸引年轻人。例如可以“搭车”热播的古装剧,用潮州双面刺绣做成热播剧的饰品,效果很好,吸引了不少年轻买家,这样可以让更多人接触、了解潮州刺绣这一门工艺。 此外,我走进小学、职校授课,展示潮绣的文化和具体的针法。当时以为年轻人不喜欢潮绣这门手工艺,了解之后才知道这是偏见,他们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深度接触这门工艺,一旦接触便产生兴趣,还会把学到的潮绣技法与自己的专业进行结合,设计出带有潮绣元素的时装,对潮绣这一手工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认真劲头。
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碰撞 更易俘获年轻人芳心 年轻人是消费主力,传统工艺产品要如何融入现代审美情趣、融合当代流行工艺、融汇当下时尚元素,迎合当代年轻人的心理,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而又爱不释手的好作品、好产品?
陈坚:瓷板画内容以传统题材为多,诸如花鸟、鱼虫、山水、树草、泉石、屋桥,每次作画,板面几乎被画满,而且用色过于丰富,从视觉上给人感觉稍显沉重,容易造成“审美疲劳”。所以,我从开始学习潮彩技艺的时候,就经常思考:要如何构图才能体现潮彩的饱满,怎样填色才能凸显潮彩的丰富,什么风格才能展示潮彩的魅力,不断地琢磨着要走出一条不一样的潮彩路子。在汲取多方经验后,我从构图、用色各方面进行创新,每幅画主体不过两三样,色彩也是三四种而已,多选择明亮的色彩,画风也比较现代,裱框也是特别制造,都采用棱角分明简约大方的框而不是传统雕花框,让人看起来觉得很清雅,能融入现代家居,更容易与年轻人产生共鸣。 郑烨娃:近几年,我们开发了很多麦秆画的文创产品,如女士包包、卡片、手机壳等,其中市场反响最好的是手机壳。一开始我们会做市场调研,摸清年轻人的流行喜好、审美、需求,再挑选适合与麦秆画艺术特色结合的元素及载体进行制作。例如麦秆画手机壳,我们选用了最有刚需的手机壳作为麦秆画的载体,再选取流行的押花工艺与它结合,让麦秆画变得时尚实用。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出品、小规模投产、尝试销售、市场反馈、再调整迭代等,最后才确定制作到正式面市。 此外,在题材上也有所创新,麦秆画很多传统题材的寓意都是吉祥如意,例如锦鲤和荷花的结合,而我还采用锦鲤和银杏叶结合,这样具有现代禅意极简风,让大家在紧张工作之余能放松心情,带给大家新的精神体验。 叶青青:我们根据年轻人的喜好,做了一个单丛茶的集合取名小花香集,里面是12款单丛的茶品。在商品上架之前,我们先对12款茶品进行开汤审评,把12款的口感指数记录下来,在加入茶品的产地信息,可以给初了解单丛的年轻人一个直观的感受。同时,我们也为每款茶品录制了对应的讲解视频,如果他们在喝茶过程中对茶品感兴趣,可以通过扫描介绍页的二维码获取讲解视频。只有这样,才能让喝茶不单单只是喝茶,以趣味的心态品鉴,让年轻人有更多的参与感,又能获取单丛茶知识,引导他们关注潮州工夫茶。 佘旭垒:不能小看年轻人市场,要迎合他们的心理打造文创产品。我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更多人的想法和喜爱,再加以创作。例如,在图案上力求新颖,现在大部分年轻人不喜欢牡丹、龙、凤等传统题材刺绣,所以我们还新设计出图腾、形体字、十二生肖卡通化形象等刺绣作品,产品面向市场后也深受欢迎。
兼顾观赏性与实用性 让传统手工艺品落地生根 要如何突破传统手工艺品“小众性”市场瓶颈,让手工艺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陈坚:潮州彩瓷大多是彩绘平面瓷板画,或者彩绘花瓶等艺术品,它们只是摆件,只有欣赏性,并无实用性。只有让传统工艺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进入人们的视野,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人民的生活,传统工艺产品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期,我在酒具、茶具等生活用品上增加彩绘,得到较好的反响。比如,前段时间较为受欢迎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面的主角哪吒备受欢迎,当时我灵感一现,在茶具上画上这一动画人物,没想到这批茶具在市场上迅速占用一定的份额,销售量迅速增加。后期,我将这份作品批量化,还有销售商前来大量采购,销售量很可观。 郑烨娃:传统工艺有“精、繁、贵”几个特点限制了传播力度。我们可以化繁就“简”,在传统丰富的画面中,取一“点”代表“面”。如传统题材的“年年有余”,画面是密密麻麻的锦鲤与荷,而我们设计的画面只浓缩成一条锦鲤与散落水面的荷叶。但是在小面积的制作技术里我们从不敷衍,提取最精髓的技术来表达画面,做到简约不简单。 潮州麦秆画手工艺中有一种精细技法是细切法,作品呈现出来比较细腻,像用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一样,很适合制作小而精巧的工艺品。传统题材麦秆画《百蝶争艳》里是密密麻麻的蝴蝶,在文创作品里只表现、制作一只蝴蝶,虽然数量减少、体型变小,但是一样的精致,这样既节省时间,把供货量提高上去,价格也能降下来。 叶青青: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能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追求精神享受,注重精神文化的发展。茶叶是饮品市场的重要消费品,然而消费者在购买茶叶的时候,不但要重视茶叶自身的质量,还会对茶叶的包装设计提出一定的要求,为了拉近与消费者的内心距离,我们也从提高包装设计文化内涵的层面入手。 以前在杭州读书,看到不少杭州茶圈流行简约审美的茶视频。毕业回来之后,我也决定将茶叶包装简约化,于是我拾起大学时候学的剪辑,自己做。我在自家原有茶叶的包装基础上,对茶叶包装进行简洁化的设计,运用留白的方式对茶叶的包装设计进行简约化处理,进而让茶叶包装设计更加精致化,彰显出茶叶的品味与价值。这种简约化包装给人一种清幽舒服的感觉,能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真正让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佘旭垒:我一开始接触潮绣的时候,刺绣作品都是作为家居装饰品,放在家里挂着,但一幅刺绣装饰品价格从千到万,乃至几十万,价格高昂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后来自己开发设计潮绣文创作品的时候,我希望刺绣作品是年轻人能经常用到的,甚至可以随身携带。我从手提袋、小抱枕、围巾等女性常用的小物件入手,加入刺绣创新作品,做成时尚、小巧的风格。价格实惠,也让更多人愿意购买回家。此外,我还以潮绣元素为创意灵感来源,开发设计眼镜盒、书皮、书签、手机壳等日常物品,让工艺品不再仅是用于观赏,更多是实用,真正地融入平常百姓家。
鼓励年轻一代学工艺 为传统工艺注入新活力 您觉得要如何做好潮州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让更多人了解潮州文化?
陈坚:时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工艺产品要发展,一定要创新。作为艺术品的瓷板画应该更贴近和符合现在的时代品位。只有融合传统和现代的艺术审美,进行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这门技艺。年轻人的思维、年轻人的活力、年轻人掌握的现代信息和技术,会打开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传承方式。传统文化就像一个生命体,只有跟人建立了紧密的共生关系才能不断进化。 我觉得,要做好潮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带领或是一个人的发展,还需要多方合力。首先,政府应从制度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和鼓励。特别是面临后继无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扶持制度,鼓励年轻一代积极投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政府还应并及时给予资金支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年轻一代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其次,政府应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营造浓郁的氛围,通过电视、网络等公共媒介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让大家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政府应积极搭建平台让非物质文化走进百姓,比如非遗展示进社区、进乡村,非遗大舞台、大展台等,群众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 近几年来,虽然我不断吸收学员,不断宣传潮州彩瓷,但是收益甚微,希望有更多的传承人也来继承,更多的老前辈来传授经验,一起带动潮彩市场发展。 郑烨娃:我们接下来会向线上教学方向发展,以教学体验包的方式,让群众无国界无距离学习传统工艺。我已经做过几场直播,观众人数越来越多。 之前去广州贸易会展示过麦秆画手机壳,有些外国人很喜欢,要下大订单,但是我们本土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短时间内不知道找谁来帮忙生产,所以不敢接这个单。目前我已经创建工作室,继续培养壮大麦秆画传承人的队伍。同时也正在开发设计麦秆画文创产品,准备以后找营销团队合作,进一步推广潮州麦秆画产品。 叶青青:年轻人开始进军茶界,给茶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血液。茶文化要得到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年轻人,潮州工夫茶的传承确实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而且不限于潮籍。线上的课程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潮州工夫茶。接下来,我们也将工作重心转向做好线上的课程体系,从单丛茶的入门品鉴一步步引导人们更好地了解单丛茶,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潮州工夫茶。 佘旭垒:一件好的文创作品能让潮州传统文化资源“活”在当下,更好地“走”出潮州,乃至“走”出国门。每一件作品展示的不单单是刺绣,更多的是承载潮州的传统工艺,我们的匠心精神。接下来我会用心开发设计更好的文创作品,让更多的人能够心满意足地将潮绣文创作品“带在身边”。 当今是网络时代,我自己近期也在进行直播,展示潮州刺绣手工艺和文创产品,让更多在外喜爱潮绣、想学习的人能学到这一手工艺,让潮绣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短评 让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得益彰 传统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凝聚着历代工匠的智慧和实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传统工艺如何保护和传承,笔者认为,要深耕于孕育其发展的生活沃土,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时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这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传统工艺只有融入现代生活,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匠心之醇,器物之美。潮州传统工艺丰富多彩,既有玲珑通透的通花瓷,也有精雕细琢的木雕,还有以“钉金绣”而独步天下的潮绣。传统工艺要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首先,需要破除陈旧观念,及时转变思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结合现代审美元素,推陈出新,使其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再者,传统工艺必须回归其孕育发展的生活本身,延续其与人们生活的“共生”关系,而不应是古老而刻板的工艺形象,让人望而生畏、束之高阁。所以,只有让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更好地融合,更加亲民接地气,才能让传统工艺点亮现代生活,让生活因有传统工艺而更美好。 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必会赋予其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是其保护、传承、发展的出路所在。相反,如果只是一味抱着原有的项目坐享其成、固封自守、不思进取,总是“沉浸”在过去,那么传统工艺注定会被时间所掩盖、被时代所淘汰。一些传统工艺在千百年的传承过程中,虽然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但是脱离现代生活,因而失去了时代意义和价值,导致其沦为高居庙堂之上、远离人间烟火的老古董,甚至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时间无言,工艺有声。传统工艺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凝结了集体的才智,千百年来流传于民间,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保护、创新与发展,让人们至今还能看得见、听得到、用得着。正如潮州彩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陈坚,他在传统创作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审美和形式表现在陶瓷艺术上不断创新,给传统艺术注入新的生命活力;麦秆画工艺美术师郑烨娃,在麦秆画内容呈现上给予了创新,开发了麦秆画手机壳,让麦秆画变得时尚实用;而中级工艺美术师佘旭垒,则用潮州双面刺绣做成热播剧的饰品,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追求,不仅受到很多人喜爱,也让更多人接触、了解潮州刺绣这一门工艺……可见,传统工艺经过现代的创新激活,紧跟了时代发展脉搏,满足了当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使之得以延续。 由此,传统工艺需要现代生活的“青睐”,而现代生活也需要传统工艺的“ 闪光”。如今,潮州不少传统工艺师,特别是一些新生代,正给传统工艺注入新的血液,在传统工艺保护传承中融入新时代的生活元素和审美观,触发了传统工艺内在的美感和强大的生命力,使其得到更好的活化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