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21日,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做出“1+5+2”工作部署。一年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重点突破,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多措并举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单丛茶产业: 打造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 做大做强潮州单丛茶产业 7月29日,潮州市政府与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在广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战略合作将中国茶叶公司的农业产业优势与潮州市单丛茶的品种、资源和加工工艺优势有机结合,将在茶园基地建设、产业布局优化、品牌宣传推广等方面强化合作,共同打造单丛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这对于潮州单丛茶产业来说,无疑又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1+5+2”工作部署,将潮州单丛茶产业作为农业第一产业着力壮大,依托资源禀赋,厚植发展优势,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全力加快推进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潮州单丛茶产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当前,各大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饶平县茶叶产业园是2018年获批的首批省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依托“岭头单丛茶”地理标志,全面建设以茶叶为特色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打造集茶生产、茶品味、茶文化等于一体的茶主题产业园。 至2019年底,饶平县茶叶产业园内实现农业总产值为17.2亿元,其中主导产业(茶叶)总产值为10.35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农业总产值的60.17%,园区茶叶主导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各实施主体已与农户构建了良性的联农带农机制。 园区还初步建立了龙头带动、基地联动、协会推动和规模化、效益化的茶叶产业化发展体系,适度规模化经营率超60%。现有“三品一标一名牌”茶叶产品认证企业21家,其中有机产品认证企业4家、绿色食品6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有6家,广东省名牌产品的企业4家,获得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1项,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 潮安区凤凰单丛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则是2019年度省第一批批复建设项目,围绕“一心驱动、两园引领、一廊拓展、多基地支撑”,统筹布局凤凰茶叶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旅游、文化、研发、服务等功能板块,致力于将茶产业打造成为凤凰镇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项目启动建设以来,各实施主体分别开工建设茶园灌溉设施、水肥一体化、茶园生产用水及电力通讯线路设施改造、茶园物联网平台、茶叶生产加工场所建设、设备提升等。 除此之外,我市还积极创建湘桥区茶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总面积20.76万亩,其中茶叶种植面积4000多亩,辐射带动湘桥区整体茶叶产业优化升级。基本形成以“潮州市湘桥区茶叶产业园”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构筑形成产业园发展新的动力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打响“潮州茶叶”文化品牌。 文旅产业: 多措并举文旅融合出新彩 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去年,我市荣获“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市”;今年,潮州古城文化旅游区被省推荐为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被推荐的城市;“潮州市左联红色文化品牌”“沪穗潮左联纪念馆缔结姐妹馆联手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工作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市委“1+5+2”工作部署,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为指引,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化危为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市坚持防控与复苏“两手抓”。在疫情爆发后,全面压实旅游经营单位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有效防止疫情经由旅游活动传播扩散。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则按需施策,多措并举落实扶持政策,支持旅游业恢复发展。在此期间,还紧紧抓住疫情“空窗期”,全方位推动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并通过加大宣传推介,多形式提振消费信心,稳步推进旅游景区恢复开放,有序恢复旅游经营活动。 疫情当前,我市积极应对挑战,化险为夷,但推动潮州旅游业重振仍在路上。立足特色,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便是我市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重点工作。当前,我市通过加强古城保育活化,完成义井巷等街巷微更新和下东平路、西马路景观改造,打造上东平路美食街,推进潮州影剧院改造,建设陈伟南文化馆,修复下东平路305号名人故居、清代麒麟照壁,启动太平桥修复及国家级非遗项目展示工程及有序推进一批修缮工程。 其次,加强文化资源利用,活化非遗资源。推进潮州菜烹饪技艺、粤绣(珠绣)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列入省向国务院申报名录;推动非遗进景区,去年我市“文化古城·乐享名街”活动获评省优秀案例并在省会议上进行经验介绍;“博物馆之城”实现创建60家系列馆目标。 我市还致力于加强红色品牌创建。目前,已完成涵碧楼重新布展及整体提升。推进“左翼文化运动潮州英杰”故居修缮,完成戴平万、洪灵菲故居修缮,推进柯柏年(李春涛)故居、戴氏七房祠和琼上公祠修缮工程进度。在去年我市系列馆与上海“左联”纪念馆、广州鲁迅纪念馆签约建立姐妹馆的基础上,联合沪穗潮三地纪念馆开展纪念活动。计划与暨南大学合作在戴平万故居设立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实践基地。此外,我市通过积极对接支持万达、华侨城等知名集团,推进潮州府衙历史文化街区、“世界潮人文旅”、工艺美术之都等合作项目,以重大文旅项目带动旅游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市积极实施“旅游+”战略,推进“乡村+旅游”“旅游+美食”“旅游+研学”“旅游+工业”多态融合,并坚持建管并重,完善全域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指引,着力提升旅游发展管理水平。 当前,全市旅游市场已有序“回暖”,产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旅融合出新彩,管理服务提质升级。 畜禽业: “双引擎”带动实现大发展 兜好兜稳市民“菜篮子” “猪肉价格的上涨,加重了市民‘菜篮子’。”2018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市生猪产能大幅下降,今年叠加新冠疫情冲击,我市生猪供需矛盾进一步扩大。 近一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生猪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围绕市委“1+5+2”工作部署,大力发展畜禽产业,确保完成稳产保供任务,坚决兜住市民的“菜篮子”。 据统计,全市2020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20.28万头,生猪存栏17.98万头,生猪规模化场存栏环比回升6.06%。狮头鹅等家禽出栏量564万羽,牛出栏量4255头,肉类总量28481吨,禽蛋产量6482吨,全市畜禽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把市民的“菜篮子”兜好兜稳,今年,我市强化政府政策引导,围绕畜禽产业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主题,以问题为导向,鼓励畜禽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经营的企业参与,推动畜禽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同时,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建立种养结合综合体的生态循环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积极引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正邦集团有限公司,在我市建设集生猪养殖、饲料、屠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当前这两个生猪养殖基地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项目的落地投产将大大提高我市的生猪产能,保障市民的肉食供应。 在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面,我市多措并举推进。一方面,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强化官方兽医、执业兽医、乡村兽医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科学防疫水平。另一方面,推进免疫常态化,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和抗体水平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同时,抓好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健全市、县、镇、村四级疫情监测网,提高疫情预警预报的快速反应能力,科学指导防疫工作。此外,加强检疫工作。推进产地检疫工作落实到位;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完善动物疫情防控应急机制,全面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 在此基础上,我市按照常态监管、例行监测、重点监控的方针,坚持从严管理、从严执法、从严处置的原则,以提高素质、健全体系、改善条件、全程监管为重点,强化养殖、屠宰、饲料、兽药行业规范管理,努力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结合乡镇机构改革,配齐配强乡镇畜禽管理、执法、服务技术力量;协同配合,加强对畜禽流通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贩运销售病死动物等违法行为。 渔业: 切实转变渔业发展方式 实现现代渔业综合发展 地处闽粤交界,南临南海,海洋水产资源丰富,素有“海上牧场”之称的饶平县是我市渔业发展的主要依托。 一年来,饶平县以创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为抓手,着力打造饶平县500亿水产产业集群,切实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进传统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助推饶平渔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饶平县加快传统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建设渔业良种场、标准化池塘,提升海水池塘养殖水平。目前,全县海水池塘养殖面积8.8万亩,年产量3.2万吨;已建立海水鱼虾、鲍鱼等培苗室200多家,年产各类种苗3500多亿尾,年产值超5亿元。 另一方面,打造网箱养殖基地化,采取近岸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网箱养殖规模和产量。目前,全县传统网箱养殖规模达5万多格、4300多亩,年产量2.2万多吨;柘林湾建成全国首家深水网箱养殖海水鱼供港基地,养殖规模40组160口,主要养殖品种有鰤鱼、金鲳鱼、军曹鱼、美国红鱼、鮸鱼等优质鱼类,是全省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之一,获得供日本和韩国活海水鱼资格。 在此基础上,结合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采用底播和吊养并举的立体化养殖方式,大力发展滩涂贝类养殖,实现牡蛎、巴非蛤、贻贝等多品种贝壳类养殖综合发展。目前,全县滩涂小贝类养殖面积7.24万多亩,年产量12.04万吨。 突破水产品加工技术支撑落后、产业层次低等瓶颈是饶平县的一大“课题”。为此,今年7月饶平县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利用三方资源、人才、技术、平台等优势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加大水产业科研力度,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推动整个产业向高层次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饶平县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优势,推动市场销售从分散单一经营向线上线下整合营销发展。充分发挥妈鲜乐海鲜电商基地、2058电商创意园等“广东省首批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水产品电商产业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1.2亿元,其中水产品网络零售额约2亿元,同比增长约25%。特别是针对疫情期间水产品滞销问题,饶平县加强与天猫、盒马、聚划算、淘宝直播等平台对接,利用抗疫助农、网络主播带货、“6·18”电商购物节促销等方式,大力进军网上销售,有效解决水产品企业和渔户生产经营困难。 “实现产业优化、产品安全、支撑完善、外向活力、富渔共享的现代渔业综合发展是饶平县未来渔业发展的大方向。”采访中,饶平县表示将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契机,围绕高质量加快发展目标,持续优化我市养殖结构和区域布局,扎实推进水产产业园和水产养殖升级改造工作,加快品牌化建设,努力打造成为面向“双区”的水产品“菜篮子”。 □ 文/ 刘银璇 陈晓珊 □ 图/ 陈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