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玫 郑新培 实习生 陈柱谷 1月22日至1月29日,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的北京大学社会实践团来到广东,开展“重塑乡魂”实践调研活动。1月25日至1月26日,实践团来到了潮安区龙湖镇和东凤镇,了解当地宗族文化与乡土伦理、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的历史渊源和现状,并据此探索乡土伦理与乡村治理的未来发展。 在龙湖镇和东凤镇,调研队伍走访了当地的祠堂、古建筑,与当地村民相互交流,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文化。 在东凤镇鲲江村郑氏大宗祠,调研队与当地的小朋友一起学习潮州传统音乐《九连环》,提前感受潮州过年“劳热”的节日氛围。调研队参观了太子爷宫、通判公祠,在鲲江村近600年的胶丹古树下,听向导讲述关于鲲江乡的祠堂文化,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这些传统建筑真特别,传统文化也保存得很好!”大家由衷地感叹。在参观龙湖古寨和鲲江村的宗祠后,北京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刘彦良表示:“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众多,其中不少有特色居民房已经被租用给商户从事商业、旅游活动。而龙湖古寨并没有被过度开发,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面貌,还有村民在里面居住,给老建筑增添了生气。这次调研,我看到了当地的相关部门对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非常有意义。” 记者了解到,本次调研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调研队伍由北京大学的6位博士生、5位硕士生、8位本科生组成。活动以“重塑乡魂”为主题,主要选址在广东省的梅州、潮汕和深圳地区,旨在通过对以梅州地区为代表的客家文化圈以及潮汕地区为代表的潮汕文化圈的实地走访调查,进一步深化对于广东岭南文化的理解。 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北京大学哲学系赴广东实践团领队顾心怡告诉记者,此次活动不仅能为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传统乡土伦理组织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多更全面更有说服力的第一手素材,还能通过北大学生与当地学者双向的交流沟通,提升社会对于正在失落的传统文化的关注,进一步提高广东岭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于当地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