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燕芳 实习生 李钊雯 作为一名理科生,浸润于数学世界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与音乐结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为了音乐,他几易工作,放弃常人眼中的稳定高薪;为音乐,他自学成才,勇做潮语流行音乐追梦人——他就是潮州市流行音乐协会主席、著名潮汕音乐人郭创永。在他心中,音乐是毕生的事业,早已无法割舍,而他,不仅要做音乐,更要做潮州人自己的音乐,唱潮州人自己的歌。 放弃高薪 逐梦音乐 “小时候读书时比较擅长理科,对音乐一窍不通。”郭创永回忆,等到在潮州师范学校就读时,因为老师的安排,上了音乐选修课,这才真正接触到音乐,并开始产生兴趣。“后来参加工作,先是做了几年数学老师,又做了几年银行职员,但始终热爱音乐,希望能把音乐当作职业,最终放弃了其他机会,来到市文化馆工作。”对于辞去令人艳羡的中行公司经理“高薪”工作一事,郭创永平淡地说道。 2002年,郭创永终于成为市文化馆一名干事,专门从事音乐,而在此之前,为了亲近音乐,他也一直在努力。 在教书期间,郭创永一心想到音乐学院进修,两度参加星海音乐学院的考试,还以全省专业成绩第二名考上了学院的师范系,可惜,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入学读书。但是,那段在广州备考的经历,对他的音乐人生而言,却有着重要意义。他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对他后期的音乐创作影响深远。 “那段时间,我认识了《涛声依旧》词曲作者陈小奇、《轻轻地告诉你》词曲作者毕晓世、《爱情鸟》作曲者张全复等音乐人,他们对音乐的热爱,让我更深刻感受到自己对音乐的浓厚兴趣。看到他们作词作曲,我也开始有了冲动想做自己的曲目。”郭创永说。 虽然郭创永最终没能在星海音乐学院读书,但时任星海音乐学院师范系主任、作曲家黄英森是个惜才的人,他看到郭创永身上的音乐才能、作曲天赋,把一本自己编著的作曲书,以及自己总结的作曲方法,悉数赠送给郭创永,让郭创永回到家乡后也能继续音乐创作的道路。 立足本土 做潮汕当地的流行音乐 回到潮州之后,郭创永对音乐的热情不息,在听歌过程中接触到当时十分流行的台湾校园民歌,深受启示。 “上世纪70年代,台湾一些音乐人喊出了‘唱自己的歌’的口号,用自己的语言,创作自己的歌曲。其中侯德健创作的《龙的传人》很有代表性,第一次听就觉得非常新鲜非常好。”郭创永心想:粤语歌、闽南语歌那么流行,但潮语歌曲却不多,我在潮州做音乐一定要立足本土,做潮汕当地的流行音乐。“创作潮州人自己的歌曲”,这就是郭创永潮语歌曲创作的初衷。 随后,郭创永开始把自己所学的音乐知识、作曲方法与潮汕音乐结合,踏上潮语歌曲创作之路,却发现,知难行易,事情并没有想像中那么简单。正如郭创永创作的《千年的歌谣》歌词里所说,“潮州话难学是满天下难觅”,“潮汕话共有八音,音调不对,意义可能就相反了。比如‘我靠你’和‘我雇你’在潮汕话里就是同一个韵、相差一个调。创作潮语歌曲难在要兼顾字的音调和意义,要非常注意潮语的特点。在创作时,更是要注重流行音乐元素与潮州本土文化的结合,让人一听就知道是潮州的歌曲。 ” 1990年,汕头举行潮语歌曲创作大赛,郭创永终于得以将他的音乐作品展示于世人眼前。那一年,他创作的潮语歌曲《人生舞台》获得比赛二等奖,至今传唱度依然很高。此后,他的作品也屡屡获奖,由他作曲的潮语歌曲《玫瑰梦烟花雨》更是获得省第六届星海音乐奖最佳方言歌曲奖。 传播潮州文化 弘扬正能量 在30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中,郭创永始终坚持潮语歌曲创作。有些人觉得目前潮语歌曲日渐式微,早已不复上世纪的辉煌,但郭创永却坚信,潮语歌曲总有复兴可能。“现在是全媒体时代,潮语歌曲的推广反而比较容易,既可以在ktv点唱,又能在潮汕各地电台播放,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潮语歌曲终会出现传唱度较高的歌,像《爱拼才会赢》一样,传遍大江南北,既好听易唱,又励志感人,引发听友共鸣。” 去年底,郭创永发布新歌,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改编创作成潮语歌曲《堂堂正正一辈子》,宣传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歌曲上传至网络的第一天,便被上万网友转发。 在郭创永看来,潮语歌曲的创作要注重与潮州元素的结合,歌曲的传播过程也是潮州文化的传播过程。“音乐是传播力量较大、感染性较强的一种艺术载体,在歌词中讲述潮汕风俗、故事,让大家通过一首歌便能了解、体会我们的文化。” 近几年,作为潮州市流行音乐协会主席,郭创永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并热衷于潮语歌曲创作,但因为唱片行业的不景气,他们中很多人是自己出资完成作品的。郭创永由衷地希望,政府能重视并帮助潮语歌曲的宣传发展,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推广潮语歌曲特别是带有潮州元素的歌曲,传播潮州文化。“像举办潮语歌曲创作比赛、推出潮语歌曲排行榜、为潮语影视剧创作潮语主题曲等,都有利于推动潮语歌曲的创作和流行。” 郭创永告诉记者,今后还将继续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致力于更富有潮州本土特色的潮语歌曲创作,让更多人通过音乐感受潮州,了解潮州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