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查明嫌疑犯的身份,他紧盯着电脑屏幕,一个个搜寻,分析研判;面对复杂案件,他通过零星的线索深入挖掘,开发辅助侦查破案工具,破获了不少大案;他学的不是信息技术专业,但凭着对公安事业的热爱,日夜钻研,成为屡破大案的“技术尖兵”。他叫朱戊源,潮州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科副科长。 本报记者 刘漫娜 人物名片: 姓名:朱戊源 单位:市公安局 职务:科技信息化科副科长 年龄:39岁 特大网络赌博案 他是破案者 近年来,利用“快乐十分”、“六合彩”等形式的网络赌博在全国各地迅速蔓延,去年2月21日,公安部成立了代号为“221”专案组,打击一起特大网络赌博案件,朱戊源和市局的多位网警参与案件的侦破工作。 “在前期侦查工作中,我们经常通宵讨论案情,分析数据,排查犯罪嫌疑人,隔天仍照常上班。”朱戊源告诉记者,该犯罪团伙反侦查意识很强,赌博网站服务器都架设在境外,重点犯罪嫌疑人躲到国外。“由于案件高度机密,我们的行踪不能跟任何人透露,亲戚同事还以为我出国旅游了,其实是去抓犯罪嫌疑人的。”他笑着说。 “当时心理压力挺大的,国外环境不熟悉,提供资源也不多。这段经历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朱戊源回忆说。到达曼谷后,他立即投入工作,理清侦查思路,开发一个分析小工具,锁定了犯罪团伙的落脚点。 “团伙窝点位于市区200多公里外的偏僻村庄,嫌疑人藏身在村内一个废弃工厂内。”他说,由于周围地形复杂,当地私人又可配备枪支,这给抓捕带来一定难度。连续十多天,朱戊源乔扮成一个流浪汉,顶着酷暑,身上还背着10多斤重的物品,潜伏在窝点附近,分析目标人物的活动情况。12月21日,在泰国警方合作下,成功将该犯罪团伙抓捕,并将分布在美国、东南亚、台湾等地的100多台服务器控制住,查处涉赌网站199个,该案参赌会员超55万人,月平均投注约10亿笔、月总投注额超4000亿元,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071名,冻结赌资人民币3.3亿。 刚过去的一年,他先后出国2次,赶赴外地3次,航空旅程达4万多公里。“每次出差,家里人很担心,又不敢打电话,怕影响我工作,只能发短信给我。”朱戊源说,自己出门在外,有时因为工作紧张无法及时回复,让家里人焦急,感到非常对不住他们。 侦查破案实用工具 他是研发者 网络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快捷,也诱发各种新型的犯罪手法,使得公安机关传统的破案手段,面临着挑战。“当前不少犯罪活动都与信息技术有关,我们的破案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在朱戊源看来,信息化技术在案件侦破中作用越来越大。 其实,朱戊源学的专业是海船驾驶,但他对技术研发和编写程序却有着浓厚兴趣,17岁自学通过国家程序员资格考试。从警19年来,除了工作时间,他将晚上和业余时间都用在钻研技术上,先后参与公安部立项的多个技术创新项目的研发,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此外,他参与研发了多个公安部立项的技术项目,服务侦破了许多涉网案件。 去年6月,朱戊源还赶赴边境第一线,为当地打击暴力犯罪提供技术支撑。期间,他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给当地公安部门开发一套实用的信息管理系统,编写的程序代码超过10万行。“当地风大,沙尘暴不定时发生,能见度极低。”他告诉记者,除了地理环境,当时袭警事件不时发生,自己的体貌特征与当地人不一样,侦查的危险性可想而知。不过他仍然坚持下来,多次深入犯罪多发地进行秘密排查,协助抓获各类暴力犯罪嫌疑人12名。 在年轻网警眼中 他是“大神” “他的技术在省内非常拔尖,很多东西值得学习,我们私底下称他为‘大神’。”市网络警察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苏磊告诉记者,朱戊源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高水平的电脑技术,大家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来请教他。 朱戊源对工作的热情执著,也影响着周围的同事。“他的敬业精神,对我是一种触动和鼓励。”苏磊说,一次我们过去深圳,协助开展缉毒工作,为了摸清犯罪嫌疑人活动轨迹,两人在附近租了一间4平方米屋子。“每天凌晨3点多,他拿上手电筒,独自外出侦查,让我在屋内协助。”谈起这件事,苏磊感慨颇多。“他工作太认真了,一次没注意周边环境,不小心闪到腰了,他回出租屋休息一会,接着又出去巡查。” 从事公安信息化科技工作,不断进行数据分析和研判,编写各种程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朱戊源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采访中,朱戊源告诉记者,由于长期熬夜工作,人的精神会亢奋起来,导致经常失眠,但每当看到付出之后,同事们成功侦破一个个案件,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护,这些都是他的精神动力,让他一直坚持下来。“正如副市长、公安局长陈声亮所说的‘用人民警察的不安宁换取人民群众的安宁’。”朱戊源说,工作虽然很辛苦,身体健康也受到影响,但自己的付出非常值得,今后还会坚持下去,在公安信息化科技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